OCTYPE html> 舞台剧《大师与玛格丽特》:以当代舞台美学重构魔幻现实主义巨著_时代新能源网

舞台剧《大师与玛格丽特》:以当代舞台美学重构魔幻现实主义巨著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中国当代中生代戏剧导演当中,李建军颇具实验探索和艺术创新精神,极受关注和重视。他带领着由他创办的已经12年的“新青年剧团”,始终坚持着既紧密关注时代变化与普通人生存境遇,又具有鲜明艺术个性和舞台美学探索的创作态度,成为中国当代剧场艺术的一面旗帜。

李晏 摄

多年来,从默默无闻到被越来越多观众了解、认知、热爱,李建军及其作品早已成为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乌镇戏剧节、阿那亚戏剧节等国内著名戏剧节备受欢迎的常客。今年,他的“后人类三部曲”受邀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集中展示了他最近几年的系列戏剧创作和人文思考。近日上演的“后人类三部曲”收官之作《大师与玛格丽特》,去年在第九届乌镇戏剧节首演时大受赞誉,此次终于首次亮相北京,引起业内外观众争相追看。

和李建军前几年以“素人演员”为主体创作的一系列非故事性的原创题材作品不同,“后人类三部曲”《变形记》《世界旦夕之间》和《大师与玛格丽特》都改编自经典,回归故事性,使用专业演员,但又都不是对原著的忠实再现,而是采用了多媒体即时拍摄等具有创新手段,思考经典的当代意义,与观众共同探讨如何面对现实的焦虑和危机,并重拾积极的信念。

将俄罗斯作家布尔加科夫的代表作《大师与玛格丽特》搬上舞台,是一件极需勇气、才华和想象力的事情。这部被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小说之一的魔幻现实主义经典巨著,内容浩瀚博大,跨越不同时空与城市,在众多的人物角色里,还充斥着巫术、变身、隐形、毫无预兆的死与复活等奇幻情节。

李建军和剧组主创几乎用了一年时间对原著进行解读、重构、改编,将故事重心放置到了大师和玛格丽特的关系以及整个社会环境的异化群像当中,把撒旦造访莫斯科的种种魔幻荒诞之事作为背景,弱化了原著的宗教主题,而着力于大师和玛格丽特的人物关系以及爱与勇气的探索。因此,最终呈现出的这部既荒诞疯狂、又浪漫深情的大戏,将舞台与镜头合谋、台前与幕后交替,带来一次文本与舞台的多重解构。

被搬上台的后台化妆间、莫斯科精神病院、复古的黑白影像……在充满异质感的空间呈现下,演员们穿梭于真实、魔幻、梦境、荒诞之间,演绎这份杂糅了真假与虚实、批判与诗意的寓言。尤其表现玛格丽特化身女巫,飞翔于天空的情节,李建军让一袭黑衣的女主演飞身跃上不停旋转的化妆台。耀眼的多排灯光,镜子折射的光影,演员的大段独白,混杂着甜蜜、哀伤与愤怒,整个舞台充斥着毁灭的气息和冲破的力量。而那些被其他演员高高抛起又沉重落在地面击得粉碎的卷心菜,和不停被抛掷的衣物、人偶,营造出被轰炸过的莫斯科疯狂混乱、支离破碎的场景。这些四两拨千斤的奇思妙想,既残酷又纯真,既暴烈又美好,既充满幻灭又饱含希望,不仅以舞台手段诠释出了文学的“魔幻现实主义”想像,也足以成为当代剧场美学的经典场景。

最重要的是,大师和玛格丽特没有如同原著一样,选择听从神谕的旨意,飞向无从知晓的“理想国”,而是选择留在混乱、黑暗的现实中,勇敢面对茫然的未来,并重申布尔加科夫在书中的箴言:“谁在爱,谁就应该与他所爱之人分担命运。”这是李建军直面现实,又充满理想主义的选择与态度。而经典的价值,也正在于穿破时间和空间的云层,击打到当下的土地仍有回声与力量。

标签:

《芭比》票房破十亿
<< 上一篇
最后一页
下一篇 >>
  • 精心推荐